In 2009, to promote corporate restructuring, the MoF and the SAT jointly released Circular Caishui [2009] No. 59 to grant tax deferral treatment to qualified corporate restructuring transactions (recently modified by Circular 109, mentioned above, which expanded its scope).
In 2010, the SAT released Announcement [2010] No. 4, providing procedural guidelines to benefit from the tax deferral treatment.
破产隔离机制是资产证券化运作的枢纽,而真实出售又是破产隔离机制的核心。 作为结构性融资的资产证券化制度,其主要的特质在于发起人与特殊目的载体(以下 简称“SPV”)之间的风险隔离,亦即发起人通过风险隔离方式将基础资产信用风险 和收益转移给 SPV。
我国自 2005 年正式引进资产证券化制度,并分别以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企业资产 证券化进行试点。然而,从我国现有的资产证券化案例来看,除了信贷资产支持证券 中的优先级产品属于“真实出售型”以外,其他基于信托计划和资产支持专项计划 (以下简称“专项计划”)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究其实质都属于“担保融资型”, 并未达到真实销售的目的。
首先,就企业资产证券化的结构来看,证券公司或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依据《证 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 设立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由于“专项计划”仅为证券公司或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的一 个客户理财项目,并不具备独立的法律主体资格,因此,其无法作为基础资产受让人 而以自身名义受让基础资产。
其次,由于受分业经营限制,根据证监会的法规框架,证券公司或基金管理公司 子公司设立的专项计划仅仅借用了特殊目的载体的概念来推广资产证券化业务,实践 中通过引入信托机制以解决资产的真实出售与破产隔离问题也存在很多待解决的法律 问题。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rust margin trading
Introduction
Ask any restructuring professional about the greatest challenge in restructuring and reorganising a business group with operation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and he/she is likely to say that it is virtually impossible to take over control of the PRC operating subsidiaries without the co-operation of the existing PRC legal representatives.
China is one of the largest manufacturers and consumers of iron and steel products. The steel industry in China has developed over several decades into the biggest in the world. China accounts for nearly 50% of world steel production. It has been driven by rapid modernization of its economy, construction, infra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1 房地产开发企业破产重整利益平衡实务分析 作者:卓纬律师事务所 · 张思明 摘要:房地产开发企业破产重整涉及购房者、建筑商、银行以及企业职工等诸多 债权人的利益,存在不同性质权利优先权之利益博弈,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与破产法 规定亦有不衔接之处。本文以房地产开发企业破产存在的社会风险为逻辑起点,坚持 社会责任本位理念,从保护购房者利益的视角研究房地产开发企业破产重整利益平衡 机制,对可能或者已经发生破产原因但又有挽救希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对各方 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协调,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重整计划,以使危困企业顺利获得更 生。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企业;破产重整;利益平衡 房地产开发企业破产重整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平衡多方利益,制定 周密的重整计划才能使重整顺利进行,根据破产重整申请受理时企业开发项目的不同 状况,合理保护购房者的利益。各方利益关系主体还应本着社会本位原则,积极化解 重整实务中出现的矛盾纠纷。 一、 房地产开发企业破产风险分析 房地产开发企业破产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破产的特殊性,其破产涉及到银行等金 融机构、投资人、建筑商、被拆迁人、购房者等诸多主体利益。如果出现房地产开发 企业的大规模破产,将会影响金融秩序的稳定,甚者导致如美国的次贷危机而诱发金 2 融风险。
公司解散后,清算的进行必须要以公司相关财务资料的完备为前提,清算义务人负有确保公司相关财务资料完备齐全的义务。如果因公司财务资料的缺失而导致清算无法进行,致使债权无法受偿的,清算义务人须就此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案例】
甲公司(深圳某服装贸易有限公司)与乙公司(深圳某服装生产厂)于2010年1月1日签订了《服装购买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购买一批服装,价款为15万元人民币。在 2010年4月1日之前乙公司须向甲公司交付服装,2010年5月1日之前甲公司须向乙公司支付15万元的价款。后乙公司如期交付了货物,但是甲公司未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支付价款。乙公司在2010年5月3号向甲公司发出了《付款催告通知》,要求甲公司在3个月之内还款。针对这笔款项,甲公司于5月5日向乙公司制定了还款计划书,根据该还款计划书:从2010年5月6日起,公司将根据自身的资金情况,每月尽可能多的向乙公司还款。还款计划书出具后,甲公司在5月6日向乙公司支付了5000元,之后就再未履行还款义务。乙公司于2010年8月20日获悉甲公司已于4天前解散。邹某、金某、朱某是甲公司的股东,且邹某为了逃避债务,故意隐藏公司财物清单,导致甲公司无法进行清算。乙公司求偿无望,欲通过诉讼手段解决争议。
此时,乙公司的救济途径有哪些?
【本文观点】
实践中,往往会出现在执行过程中,作为被执行人的公司注销的情形。注销是《公司法》规定的使公司实体灭失的一种方式,注销后,该实体将不再存在,依照相关程序法的规定,作为被执行人的公司灭失后,将依法终结诉讼。负债公司多以注销当幌子,进行逃避到期债务之实。在作为被执行人的公司注销,而公司账面仍有剩余财产的情况下,债权人应如何使自己的到期合法债权得到清偿?下面请看一则案例。
【案例】
李某、刘某、朱某原是北京XX有限公司员工。因公司无故拖欠工资,三人向北京市东城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要求XX公司支付工资及补偿金。仲裁委于2008年8月1日裁决XX公司支付债权人双倍工资、加班费、补偿金,其中应当支付李某2.2余万元、支付刘某2.1余万元、支付朱某1.6余万元。
该裁决生效后,三债权人于2008年8月22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发现XX公司已于2008年8月25日向工商部门申请注销,并提交了清算报告,三位股东正是清算组成员。清算报告中称没有未完结的债权债务关系。公司账面剩余财产为7.5万元,三位股东就出资额对该剩余财产进行了分配。工商部门遂于2008年9月20日核准了清算组注销XX公司的申请,导致法院无法强制执行。
很显然,在上述案例中,债权人可以要求三位股东承担清偿责任。理由如下:
On March 20, Suntech, a Chinese solar manufacturing company, declared bankruptcy. Questions have arisen on how the country’s solar industry will now cope with overcapacity issues which stem from a decline in demand from Europe. The declaration comes a week after the company announced it had defaulted on $541 million of bonds.
To deepen government reform and improve government efficiency,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ecently released the Plans for Government Institutional Reform and Function Change (the Restructuring Plan), and was approved by People’s Congress at its first session and it took effect on March 14,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