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oughout the global economic meltdown, the number of bankruptcy cases in China has risen considerably. To shed light on bankruptcy proceedings and stabilize the domestic economy,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of the PRC issued Opinions on Several Issues Regarding the Proper Adjudication of Enterprise Bankruptcy Cases to Provide a Judicial Safeguard for Maintaining Order in the Market Economy on June 12, 2009. The Opinions direct courts at all levels to properly apply the Enterprise Bankruptcy Law (EBL) to assist insolvent enterprises, maintain market order, and stabilize the economy.

Location:

The pilot measure for mutual recognition and assistance of insolvency proceedings between the courts of three pilot areas in Mainland China and Hong Kong was agreed in mid-2021, which is known as 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

Since then, liquidators in Hong Kong have had a more certain and structured route to seek, through Hong Kong Court, recognition and assistance from the designated Mainland courts in the three pilot areas including Shanghai, Shenzhen and Xiamen.

Key Takeaways

Location:

On August 17, 2023, China Evergrande Group, one of China’s largest real estate developers, and its affiliates filed chapter 15 petitions in the US Bankruptcy Court for the Southern District of New York in Manhattan seeking recognition of foreign restructuring proceedings in the High Court of Hong Kong and in the High Court of the Eastern Caribbean Supreme Court in the British Virgin Islands.

Location:

前言

美国时间3月10日,加州金融保护与创新部宣布关闭美国硅谷银行(SVB),由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硅谷银行,原因是流动性不足和资不抵债。值得注意的是,硅谷银行作为服务于美国甚至全球创投圈的专业性银行,其关闭和破产犹如一块巨石在创投圈砸出了巨大的水花,并且波及整个水面。美国著名创投公司Y Combinator CEO将硅谷银行破产事件称为“初创公司的灭绝性事件”。

据相关媒体报道,位于北京的一家创投基金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受硅谷银行事件牵连,国内个别创投机构在硅谷银行仍有存款或者其他相关业务,正忙着处理资金问题。从私募基金的角度而言,我们不禁担忧:硅谷银行的此次破产事件是否可能影响由其托管的私募基金的财产安全呢?该事件对境内的私募基金又有哪些警示呢?对此,本文拟梳理境内私募基金托管法规和自律规则,并就相关风险提供专业建议。

 

一、私募基金托管“三问”

1、第一问:哪些类型的私募基金必须托管?

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1、《私募投资基金备案须知》2等相关规定,目前四类私募基金必须或者原则上必须托管:

(1)契约型私募投资基金 

Location:

一只基金在经历“募、投、管、退”几个阶段后,会进入其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清盘和解散,这个阶段涉及对于基金的资产的盘点、处置、分配以及一些法定的清盘和解散程序的履行。虽然在清盘阶段,需要盘点资产、处置及分配,但其实很多基金在运营过程中已经根据其合伙协议下的瀑布式分配条款向投资人完成了绝大多数分配(如下图所示),清盘很多时候仅成为一个注销基金的程序性必经环节而已。

点击可查看大图

有时候由于跨境重组中精简结构或者其他商业上的考虑,一些PE基金的主体也需要清盘和注销。无论是由于期限到期清盘,还是由于重组而清盘,大多数开曼PE基金会采用自愿清盘(voluntary liquidation)的方式退出,因此我们在本文中会重点介绍开曼法下豁免有限合伙的自愿清盘,也会对开曼法下的剔除(strike-off)程序在豁免有限合伙场景下的应用进行简单介绍。

Authors:

引言

在投融资实践中,一方面,部分掌握核心技术/知识产权(“IP”)的产业投资人、科研院所等出资人(“IP出资人”)在投资时,希望通过IP出资减轻自身的现金出资负担并增强目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共赢。如果出资标的是IP出资人的核心IP,IP出资人往往希望以IP使用权而非IP所有权作为出资,以保护自身利益。另一方面,相较于常见的现金出资,目标公司对IP使用权出资的了解更少,也存在些许疑问。

实践中,IP使用权出资是IP出资人和目标公司/创始人经常向我们咨询的“老话题”。IP使用权出资需要考虑诸多问题和潜在风险,我们在此进行简单介绍,希望为IP出资人和目标公司/创始人提供一些指引。

第一部分 结论

Authors:
Location:

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刘贵祥大法官在全国法院金融审判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题为“关于金融民商事审判工作中的理念、机制和法律适用问题”的讲话(“讲话稿”),我们在上篇中篇中对“关于进

Authors:
Location:

引言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企业破产法》”)第三十二条[1]规定,管理人有权起诉请求法院撤销破产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个别清偿行为。债权人在面对该类个别清偿撤销诉讼时,时常面临举证困难、法律适用不明确等困境。

我们近期代理某金融机构债权人处理一宗个别清偿纠纷诉讼二审程序。本文将尝试结合这一案件,提出我们对上述法律规定的思考,讨论债权人应对个别清偿撤销诉讼的“困境”与“突围”,并且为债权人提供缓释该类纠纷带来的潜在风险的思路。

一、债权人应对个别清偿撤销纠纷的困境

为充实破产企业偿债资产、维护债权人公平受偿,《企业破产法》赋予管理人针对债务人破产前一定期间内特定行为的撤销权。本文关注的是《企业破产法》第三十二条指向的债务人在破产申请受理前6个月内的个别清偿行为,或称“偏颇性清偿行为”。依照该条规定,撤销该类行为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Location: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债务困境,由于该等企业较多成立时间久、体量巨大,且存在经营多元化、债权债务形式多样化的情形,企业资金链的断裂易引发债务风险,实践中迫切需要进行债务重组,使债权人得到受偿,让企业重获新生。从目前情况来看,信托工具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债务重组中,包括在破产重整前的债务重组阶段,也包括在破产重整阶段。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于2022年12月12日发布的《2022年3季度中国信托业发展评析》,截至2022年3季度末,我国信托资产规模余额约为21.07万亿元。另根据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建信信托”)发布的《建信信托2021年年度报告》,截至2021年12月31日,建信信托破产重整服务信托规模超2,300亿元[1];根据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中信信托”)发布的《中信信托二〇二一年年度报告》,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信信托特殊资产服务信托业务受托规模近160亿元[2]。

Lo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