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has brought about much uncertainty for businesses worldwide and it is timely for a special edition of Going Concerns to provide a "survival guide" in the following jurisdictions Singapor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Hong Kong, United Kingdom and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UAE"). This special edition will also touch on recent legislation and stimulus packages introduced by governments of the above (where applicable) in response to the Covid-19 outbreak, which will impact both creditors and debtors.
Survival guide
2017 Proskauer Annual Review and Outlook for Hedge Funds, Private Equity Funds and
Other Private Funds
2017 Proskauer Annual Review and Outlook for Hedge Funds, Private Equity
Funds and Other Private Funds
The following annual review and outlook (Annual Review) is a summary of some of the significant changes and developments that occurred in the past year and certain recommended practices that investment advisers to hedge funds, private equity funds and other private funds (collectively, private funds) should consider when preparing for 2018.
Sit Kwong Lam v Petrolimex Singapore Pte. Ltd [2019] HKCA 1220案 (裁决日期:2019年11月1日)
But Ka Chon v Interactive Brokers LLC [2019] 5 HKC 238案 (裁决日期:2019年8月2日)
在Lasmos Limited v Southwest Pacific Bauxite (HK) Limited [2018] HKCFI 426一案中,当案件所涉债务是一项仲裁协议的标的时,公司法庭改变了原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裁定清盘程序的做法(被称为“Lasmos裁决”)。在近期的两起破产案件中,上诉法庭对Lasmos裁决发表了附带意见。
Lasmos案之前的裁决
上海华信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大陆清算)[2020] HKCFI 167 (裁决日期:2020年1月13日)
这是香港法院首次向中国大陆法院指定的一家中国大陆公司的管理人发出承认令的案件。该案还考虑如果在送达第三债务人暂准令(garnishee order nisi)后,破产令在外国颁布,此时是否应将第三债务人暂准令转为绝对命令。
案件背景
上海华信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CEFC”)是一家在中国大陆注册成立的投资控股公司,是一家企业集团的一部分,该企业集团的业务包括资本融资、石油精炼和基础设施。 2019年11月,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为“上海法院”)下令CEFC破产清算,并指定了联合管理人(以下简称为“管理人”)。
CEFC的资产包括对其在香港地区的子公司上海华信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香港子公司”)的重大债权,该子公司正在清算中。CEFC已就该债权提供债务证明。
How the recent changes will impact restructurings of listed companies
前言
根据《公司法》第186条第2款的规定,公司在分别支付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清算后的剩余财产”),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是根据PE/VC投融资实践中惯常的投资人优先清算权条款,对于该等清算后的剩余财产,股东之间通常会约定不按照持股比例分配,而是由投资人先于原股东取得其优先清偿额部分(Liquidation Preference Amount),然后如还有剩余的,各股东再按持股比例分配(Participation Right)。
那么该等投资人优先清算权条款是否违反了《公司法》第186条的规定呢?对于这个问题,由于相关的司法判例尚属罕见,所以法律实务工作者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往往都会附带一些“限定性语言”。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larg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enterprise bankruptcy cases, the instances of the legal representative or directors, supervisors and/or senior executives of a bankrupt enterprise (collectively, “senior officers”) being su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r creditors have become common. In light of such laws as the Company Law, the Enterprise Bankruptcy Law, etc., and typical cases in judicial practice, such senior officers chiefly face the following risks:
Da Yu Financial Holdings Limited (formerly known as China Agrotech Holdings Limited) (in liquidation) [2019] HKCFI 2531 (date of judgment 17 October 2019)
优先清算权条款是境外风险投资项目的常见条款,随后逐渐在国内私募股权投资文件中采用。很多投资人关心,这一舶来品能否获得中国司法机关的认可,我们简要分析如下:
一、什么是优先清算权
优先清算权,是指公司清算时,部分股东优先于其他股东获得剩余财产分配的权利;或者,在约定的“视同清算事件”发生时,部分股东优先于其他股东从公司获得收益的权利,“视同清算事件”通常包括公司合并、被并购、出售控股股权、出售主要资产等事件。
在私募股权投资项目中,投资人为保障其自身权益采用优先清算权条款,目的是:在公司经营不善遭遇清算时,投资人可以优先拿回一些补偿;在投资人无法通过公司上市退出,发生公司被并购等“视同清算事件”发生时,其能够优先收回其投资成本和一定程度的投资回报,实现资产变现。该条款可谓投资人的“分钱利器”。
二、如何看待该条款效力
《公司法》第34条明确规定股东可以自由约定“利润分配”的比例。该条规定:“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
大禹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前称为China Agrotech Holdings Limited浩伦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清盘中) [2019] HKCFI 2531 (判决日期2019年10月17日)
这是一宗关于对香港上市的离岸公司进行债务重组中获准并存债务偿还计划的案件。在债务偿还计划中,重组成本通常数额巨大,直接影响对计划债权人的回报。本案中,香港法院对使用并存债务偿还计划,以及重组成本和债权人回报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富有远见的意见。
背景情况
大禹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前称为China Agrotech Holdings Limited浩伦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清盘中)(下称“公司”)成立于开曼群岛,并于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自2015年初开始清盘,其上市状态是公司的唯一重大资产。公司大部分的债务均受香港法管辖。
清算人已找到了一名白衣骑士,以进行债务重组和恢复公司股份的交易。拟议重组计划涉及对公司股本的重构和向投资者发行新股,收益将用于支付收购新业务的费用、公司重组费用和部分解除公司负债。债权人回报率约为4.28%,在开曼群岛和香港开展并存债务偿还计划,预期实现债务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