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重整,实践中也称之为司法重组、法庭内重组、破产保护,是在人民法院主导下进行的企业重组活动,是《企业破产法》规定的三种程序之一。与破产清算程序不同,破产重整程序旨在帮助限于困境的企业脱离困境、实现重生。自《企业破产法》于2007年6月1日实施以来,沪深两市已有49家上市公司实施了破产重整,其中47家已完成重整。此外,部分从沪深两家交易所退市的公司也实施了破产重整。从实践来看,破产重整的上市公司或者退市公司多数具有债务负担沉重、持续经营能力较弱、盈利能力较差的特点。从结果来看,破产重整程序确实起到了拯救困难企业的积极作用。长航凤凰(SZ,000520)、长航油运5(400061)是近年来通过破产重整程序实现企业脱困复兴的典型案例。
风险投资人会投资多家目标公司,以寻找下一个苹果或谷歌。在很多此类投资案例中,风险投资人仅持有少数 股份,因此他们不会对被投资公司的日常经营拥有控制权。在这些投资案例中,大多数投资人相信,根据中国 公司法项下的有限责任原则,如果投资失败,赔掉当初投资的金额将会是最坏的结果。然而,中国法院最近判 决的一些案例表明并强调:如果少数股东不能适当履行其对于被投资公司清算时的义务,则存在"揭开公司面 纱"的风险。
1. 案例
2005年,中国的一家国有风险投资公司--深圳市国成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国成")向深圳协雅精密工业制品有限 公司("深圳协雅")投资了六十一万美元,深圳协雅是一家被协雅国际工业有限公司("协雅国际")100%持股 的外商独资企业。投资交割后,国成成为持有深圳协雅约15%股权的少数股东,其有权向深圳协雅董事会任命 一名董事。遗憾的是,国成的投资很快就被证明是令人失望的。雪上加霜的是,深圳协雅卷入了一宗与上海东 洋炭素有限公司("上海东洋")的诉讼中。根据深圳协雅与上海东洋达成的一份和解协议,深圳协雅确认其欠 付上海东洋人民币155.4万(约合25万美元)。然而,深圳协雅未能根据和解协议向上海东洋支付上述款项。
Venture capitalists will invest in lots of portfolio companies to look for the next Apple or Google. In many such investments, venture capital investors will only hold a minority share, which do not give them control over the portfolio companies' daily operation. In such cases, most investors believe that to lose the amount of invested capital will be the worst case if such investments turn out to be a failure given the "limited liability" rule under PRC Company Law.
公司解散后,清算的进行必须要以公司相关财务资料的完备为前提,清算义务人负有确保公司相关财务资料完备齐全的义务。如果因公司财务资料的缺失而导致清算无法进行,致使债权无法受偿的,清算义务人须就此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案例】
甲公司(深圳某服装贸易有限公司)与乙公司(深圳某服装生产厂)于2010年1月1日签订了《服装购买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购买一批服装,价款为15万元人民币。在 2010年4月1日之前乙公司须向甲公司交付服装,2010年5月1日之前甲公司须向乙公司支付15万元的价款。后乙公司如期交付了货物,但是甲公司未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支付价款。乙公司在2010年5月3号向甲公司发出了《付款催告通知》,要求甲公司在3个月之内还款。针对这笔款项,甲公司于5月5日向乙公司制定了还款计划书,根据该还款计划书:从2010年5月6日起,公司将根据自身的资金情况,每月尽可能多的向乙公司还款。还款计划书出具后,甲公司在5月6日向乙公司支付了5000元,之后就再未履行还款义务。乙公司于2010年8月20日获悉甲公司已于4天前解散。邹某、金某、朱某是甲公司的股东,且邹某为了逃避债务,故意隐藏公司财物清单,导致甲公司无法进行清算。乙公司求偿无望,欲通过诉讼手段解决争议。
此时,乙公司的救济途径有哪些?
【本文观点】
实践中,往往会出现在执行过程中,作为被执行人的公司注销的情形。注销是《公司法》规定的使公司实体灭失的一种方式,注销后,该实体将不再存在,依照相关程序法的规定,作为被执行人的公司灭失后,将依法终结诉讼。负债公司多以注销当幌子,进行逃避到期债务之实。在作为被执行人的公司注销,而公司账面仍有剩余财产的情况下,债权人应如何使自己的到期合法债权得到清偿?下面请看一则案例。
【案例】
李某、刘某、朱某原是北京XX有限公司员工。因公司无故拖欠工资,三人向北京市东城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要求XX公司支付工资及补偿金。仲裁委于2008年8月1日裁决XX公司支付债权人双倍工资、加班费、补偿金,其中应当支付李某2.2余万元、支付刘某2.1余万元、支付朱某1.6余万元。
该裁决生效后,三债权人于2008年8月22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发现XX公司已于2008年8月25日向工商部门申请注销,并提交了清算报告,三位股东正是清算组成员。清算报告中称没有未完结的债权债务关系。公司账面剩余财产为7.5万元,三位股东就出资额对该剩余财产进行了分配。工商部门遂于2008年9月20日核准了清算组注销XX公司的申请,导致法院无法强制执行。
很显然,在上述案例中,债权人可以要求三位股东承担清偿责任。理由如下:
Norwest Holdings Pte Ltd (in Liquidation) v Newport Mining Ltd [2011] SGCA 42
In Colombia, as in many other countries, closing down or dissolving a business is often more complicated than setting up a new one. Although there is a lot of information related to setting up a company in this country, there is not much guidance on the process of shutting one down. Because things do not always go as planned, it is important for investors to obtain information on corporate dissolution in Colombia.
Dissolution and Winding Up
Examinership was introduced to the Companies Law (Cap 113) in 2015 as a restructuring procedure for companies in financial distress with reasonable prospects of continuing as a going concern.
Introduction
The long-discussed amendments to the Czech Insolvency Act entered into force on 1 July 2017.
These aim primarily to strengthen the transparency of insolvency proceedings; reduce paperwork in the insolvency courts; and change the system of allocation of insolvency cases in the area of debt relief.
The following highlights the most fundamental changes introduced last month.
Allocating insolvency cases